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風景不轉心境轉

欲罷不能,繼續寫《瀟灑東坡》。舞劇的宣傳品上,都印上了「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」,這似乎是舞劇的主題詞。

這幾句話也是來自東坡詞,是蘇軾極富盛名的《定風波》,可謂他一生的寫照:
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  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(來源:網上圖片)

《定風波》是詞牌名字,與詞的內容無關。東坡在詞牌下寫了一段序言:「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狽,余獨不覺。已而遂晴。故作此。」把寫作的背景交代清楚。

路上遇雨,東坡最初用意志力,把身邊的一切風雨聲,都當是身外物,沒聽進耳,心境清明。然後他知道打風下雨是大自然的必然現象,無可改變,便哼起歌來,步伐輕快,管它是騎著馬,或只是竹杖芒鞋。最後雨停下來,看着山頭灑來陽光煦暖,回望剛才大風大雨之處,已經雨過天晴,而在這一刻,他明白了,他的心「也無風雨也無晴」。

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生活之中,我們總會遇上順境和挫折的時候,但風雨過後又會是晴朗的一天,所以不要給工作或生活上的「風雨」,打亂陣腳。況且,進一步來說,生命的本質就是「晴雨交替」,逆境中可自樂,順境中更要自強。所以,不論是晴是雨,我們都可以快樂,不受外界干擾心境。

蘇軾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人物,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,活出了豁達的一生,也寫出直面人生喜與悲的作品,與後世分享、勉勵,讓我們在孤獨中得到安慰和堅持下去的力量。

於是,九百年後的今天,那怕海峽兩岸,素昧平生,只要提起東坡來,便如他鄉遇故知,立刻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

2 則留言:

蕭雪樺 提到...

謝謝你在「筆下留情」的留言。蘇東坡的話題寫不盡,你觸發我續寫了一篇關於「凡物皆有可觀」。蘇東坡這個觀點,我銘記着,常給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得益。

文心 提到...

謝謝你,如果我的文章能觸發你的文思,那是因為蘇東坡。

東坡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人物,他以自身的經歷,活出了儒、釋、道的教誨,再以平白的語言,深入淺出地把古賢先哲的深邃道理,跟讀書人與平民百姓分享。

今天,我們說中華文化要現代化,便要向東坡學習。